第五十五章 决战在即
十一月二十三日,在麦卡锡提交的战略计划得到卢卡斯批准后,乔丹上将给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下达了命令,并且正式委任第四舰队指挥官里根少将为联合舰队司令,尼克松准将为参谋长。 当天下午,这支规模庞大的联合舰队就转向西北,赶往迪戈加西亚。 必须承认,美军联合舰队的战斗力远在特遣舰队之上。 舰队上,美军联合舰队拥有六艘航母、十二艘巡洋舰、十八艘多用途驱逐舰与十八艘反潜驱逐舰,而特遣舰队只有四艘航母、八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十六艘反潜战舰,即便在潜艇的数量上,美军也有十八艘,而特遣舰队只有十二艘,其中八艘还是战斗力较为有限的“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只有四艘是099型攻击核潜艇。当时,中国海军寄予厚望的“长城”级攻击核潜艇还没下水呢。所幸的是,中美两国的潜艇存在同样的问题,即无法跟上全速航行的新式航母。 这个问题,直接降低了潜艇在这场海战中的价值。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新式航母全速航行,当时没有一艘潜艇追得上,甚至连绝大部分鱼雷都追不上。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全速航行成为航母战斗群反制潜艇的主要方式。 当然,在这一点上,特遣舰队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其二十八艘大型战舰都能以四十五节的速度航行,而美军只有第四舰队的战舰能够达到这个速度,第三舰队所有战舰的最大速度都在三十五节以内。 决定一支舰队速度的不是最快的战舰,而是最慢的战舰。 结果就是,美军联合舰队的速度不可能超过三十五节,实际上能得到三十三节就非常不错了。 舰载航空兵方面,美军有六支航空兵联队,总共拥有五百零四架战斗机,而特遣舰队只有四支航空兵联队,拥有三百七十六架战斗机,美军多出了大约百分之三十四,拥有较为明显的兵力优势。 在以航母为核心的海战中,航空兵具有决定性意义。 抛开战场上的意外因素,在相对平等的情况下,如果美军联合舰队抢攻,特遣舰队将必败无疑,如果特遣舰队抢攻,则有可能在付出较大损失之后取得胜利。如此一来,谁能抢先发动攻击,谁就能取得胜利,只是取胜的代价不同而已。 事实上,牧浩洋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他飞往“泰山”号航母,从龚继飞少将手里接过指挥权的时候,就做好了在印度洋上打一次惨胜的准备。 当然,在牧浩洋看来,惨胜也足够了。 要知道,以中国海军的处境,最需要的是一次胜利,而不是胜利的方式,因此只有胜利才能提振士气、重新振奋军心。 在经历了开战时的突然袭击之后,海军的士气已经跌到谷底。 虽然在斗志上,海军官兵依然非常昂扬,而且都急切的期盼着与美军舰队决战,但是几乎没有人对胜利抱希望,而是怀着一种与敌人拼得鱼死网破的心理。原因很简单,中美海军的实力差距太悬殊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牧浩洋才亲赴前线。 以当时的情况,任何一场失败,哪怕只是战术上的失败,也足以彻底摧毁中国海军官兵的斗志。 如果手里有足够多的资本,牧浩洋肯定不会以总参谋长的身份去指挥舰队作战。 事实上,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之后,牧浩洋就逐渐淡出了一线部队,决定花大力气培养少壮派军官。在过去的七年里,他亲自批准了上百名将领的晋升令,而且亲自面试了所有获得重用的年轻将领。 问题是,西印度洋舰队的惨败,让牧浩洋认识到,年轻将领还无法担起重任。 可以说,这个处境让牧浩洋有点悲呛。 这也不能怪别人,如果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他就高度信任章玉廷,并且重用有才能的年轻将领,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当然,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特别是在战争初期,中国海军的处境也不大乐观。也就是说,这怪不了任何人,根本原因是中国海军一直没有强大到可以浪费兵力的地步。 二十三日,特遣舰队继续对迪戈加西亚进行轰炸与炮击。 白天,主要出动舰载航空兵,炮击编队则退下去,跟西印度洋舰队的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会合,补充消耗掉的弹药。到了夜间,则轮到航母补充弹药,炮击编队担负起了主要打击任务。 到了二十四日凌晨,在确认所有重要目标已被摧毁之后,牧浩洋才让舰队撤走。 接下来,将由空军定时对迪戈加西亚进行轰炸,阻止美军修复受损的军事设施,以保证陆战队能顺利上岸。 当天凌晨,特遣舰队在九度海峡西面进行了两天里的第三次补给作业。 主要就是为返回的炮击编队补充弹药,而特遣舰队已经在这个时候向南航行了大约七百公里。 虽然没有确切的情报,但是牧浩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美军舰队正在赶过来。 在这两天里,他还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让伴随舰队活动的十二艘“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以及东印度洋舰队与西印度洋舰队的十八艘全电动潜艇在迪戈加西亚东南,二千五百公里与二千公里之外,组建了两条潜艇侦察线,并且命令所有潜艇,在发现美军舰队之后得首先汇报情况。 事实上,潜艇是此时最有效的侦察手段之一。 当然,牧浩洋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潜艇身上,毕竟潜艇数量有限,需要监视的范围又极为宽广。 为此,牧浩洋还在这两天内,让周渝生调整了反潜巡逻机的部署,把印度洋方向上的反潜巡逻机增加到了一百六十架,并且把二十架大型电动加油机全都派了过来,以提高反潜巡逻机的搜索范围。 也就是说,牧浩洋在迪戈加西亚东面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等着美军舰队前来决战。 此时,美军舰队的情况并不理想。 在人事任命上,里根少将名为舰队司令,而且军衔比尼克松准将高了一级,但是两人的年龄差距并不大,而且在四年前,里根还是上校的时候,曾经是尼克松的部下,现在却颠倒了过来。 显然,这让尼克松很不服气。 更重要的是,他没能晋升少将,失去了指挥第四舰队的机会,不是因为他的指挥才能不如里根少将,而是三年前的一起性丑闻,让他错失了机会,将晋升为准将的机会拱手让给了里根,里根又由此在战争爆发前晋升为少将。在尼克松看来,他的指挥才能在里根之上,应该由他来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官。 当然,里根完全持相反意见。 除了人事问题之外,美军联合舰队还存在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即其作战能力远没有账面数字上那么强大。 关键就是,在六支舰载航空兵联队中,有三支联队成立还不到半年,还有三支战斗机中队原本隶属于海军陆战队。事实上,这些联队与中队,就是除了第71作战舰队那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之外,增补给联合舰队的航空兵。 当时,第三舰队的舰载航空兵联队都是新部队。 前面已经提到,这些联队原本是为第二批服役的“美国”级航母准备的,在战争爆发前才组建,当时还处于整训阶段,除了领队机组之外,其他飞行员刚刚完成了着舰与弹射起飞训练课程。至于必须掌握的其他战术技巧,直到十一月才开始培训,平均每名飞行员的训练时间不到四十个小时。 四十个小时算什么? 要知道,一名合格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在驾驶战斗机降落到航母上之前,至少需要具备一千五百小时的飞行经验,而且得在地面的航母模拟平台上起降一百五十个架次,然后转移到训练航母上,完成总共一千二百小时的航母训练课程,才有资格编入作战部队,此后还需要进行总计六百个小时的作战训练,才有能力执行所有作战任务,成为一名能够上战场的飞行员。 也就是说,一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在上战场之前,需要三千三百小时的飞行经验。 这个训练量,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两倍。主要就是,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需要花大量时间掌握在航母上降落与起飞的技巧。当然,现代战争的严酷性,也大幅度提高了对飞行员的训练要求。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初,培训一名合格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总共只需要一千八百飞行小时。 由这个标准衡量,第三舰队的所有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都不合格。 事实上,第四舰队也存在类似问题,即隶属于陆战队的三个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都没有达到海军的标准。 当然,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美国海军一直与陆战队公用舰载航空兵。 在很多时候,美国航母上搭载的不是海军的战斗机,而是陆战队的战斗机,特别是在支援陆战队作战时,让航母搭载陆战队的舰载战斗机,即能减轻海军的作战负担,还能提高航空兵与地面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问题是,这三个中队飞行员的素质都不怎么样。 别的不说,这些飞行员在日常训练中,最主要的科目是对地打击,而不是空战,也不是对海打击。 带着这些问题,美军联合舰队要与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舰队决战,不管是里根、还是尼克松,都不大乐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