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节
书迷正在阅读:咒术回战-选择/七海X自创、绿茶攻的自我修养[娱乐圈]、泅水(人鬼骨科)、修仙反派掀桌指南(NP)、青橘 (校园1v1)、一碗牛肉面(sc有点美食文属性)、弟弟(农村)、人人都爱替身白月光(nph)、粉荔枝(1v1小妈h)、白月光背着我有儿子了(np)
??王景说道。 ??步骘上前,拱手领命。 ??做好防备外围的威胁后,王景又说道:“设立行省的事,就按昭玄之言,在江南设立两大行省即可,分别是镇江行省,江东行省!在合肥,设立庐江行省!” ??“任褚渊为江东行省布政使,各地府县官吏,政务省、吏部立刻选拔补充!” ??“任顾雍为镇江行省布政使……” ??“任阎象为庐江行省布政使……” ??王景想了想,在设立了三个新的行省之后,立刻挑选出来三个布政使,掌管三地的民政,至于按察使和指挥使,有大军在侧,属于次要。 ??让督查省和枢密省各自推荐出来几个人选,然后王景挑选一个任用即可。 ??褚渊原本是南齐丞相,跟着萧道成投奔,在王景南征的时候,辅佐萧道成抵抗刘裕,给当时的淮军送了大量的粮草药物,功劳不小。 ??所以他投降之后,王景就准备提拔重用。 ??以他丞相之才,九阶之力,担任江东行省的布政使绰绰有余。不会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 ??而顾雍,和褚渊的理由一样。 ??他跟着孙权投降,帮助王景劝服了东吴各地守将,稳定了世家大族,同样有功。 ??唯有庐江布政使阎象,能力稍弱。 ??把潜力发挥到极限,也就是八阶层次。不过他追随王景的时间比较早,担任知府已经很长时间。一直兢兢业业,政绩不俗。也到了该提拔的时候。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阎象比较低调,而庐江行军大总管贺若弼性格不太好,派一个强势的布政使,双方容易不和。 ??眼下一刚一柔,正好配合。 ??除了新设立的三大行省之外,王景顺便把其他行省和中枢六部的主官,进行了一些调整。 ??如谢晦进入枢密省,担任直属于枢密省的参赞司主事。 ??李善长由淮北布政使,升为户部尚书。诸葛瑾和诸葛恪,分别加入户部和刑部担任郎中。等有了政绩,便下方到地方担任主官。 ??胡惟庸从淮西布政使,升为刑部尚书。乔玄为江都行省布政使。 ??韩熙载为督查省的左都御史、沈约范云,分别为淮西和淮南的布政使…… ??原本担任布政使的人,只要政绩出众,都成了中枢重臣。 ??而那些原本是知府、地方官员的能臣,则升迁为行省高官…… ??对于这些官职调整,都是应有之义。 ??王景早就应该调整了,不过现在让群臣升官,也为时不晚。 ??此时,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的文武,变化都不小。需要一点时间还稳定。 ??不过等稳定的时间过去。 ??中枢和地方各府县,很快就能迅速发展。 ??今天商议的事情比较重大,官职变化也比较大,所以沈翼、步骘、高熲等人用了一点时间,才消化了情绪动荡。 ??“陛下,不知谢安、张居正、陆逊、韦睿等人,该如何安排?” ??沈翼问道。 ??王景沉吟片刻,这些人还真不好安排,让他们去地方担任县令、知府,属于大材小用,只能放到中枢。 ??但让他们担任中枢重臣,他们又没有功劳和政绩。 ??“按照以前的例子,礼部之下新设国子监,以谢安暂为国子监祭酒,张居正为秘文监主事……” ??王景想了片刻,说道。 ??国子监,类似于历史上的太学,明清时期的国子监监生能直接参加科举,其中监生除了从各地举子中招收外,还是官员子女后人的蒙荫之地。 ??在大夏建立之后,用来安置蒙荫子弟的国子监,便很有必要设立了。 ??以谢安的能力和名望,担任属于清贵职务的国子监祭酒,能充分体现王景对他的尊重。 ??而张居正,是有名的实干家。 ??他需要的不是清闲的职位,而是真正能做事的职务。 ??不过他初来乍到,对大夏的情况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所以王景让他顶了原本高熲的职位。 ??等他在秘文监主事的位置上,对大夏有了充足的了解。就可以转为中枢重臣了。 ??秘文监主事、中枢重臣…… ??简单两步,就能成为大夏最顶尖的一层。 ??能享受这个待遇的,前面只有高熲一个,眼下多了张居正…… ??第69章 训练精兵 儒将练阵 ??如今大夏王朝的众多文臣当中,除了沈翼、步骘这两个投奔比较早的元勋功臣外,王景最欣赏的人,便是高熲和张居正。 ??其他的顶尖文臣,如谢安、李善长、胡惟庸、顾雍等人,多少都差点意思。 ??高熲能文能武,不仅有着极高的战略眼光,能指挥数十万大军,也能辅佐君王处理内政,调和阴阳。 ??张居正无法带兵,但他在处理政务方面,几乎达到了文臣的极致。 ??王朝的律法、吏治、漕运、河工,官员的调整,都驾轻就熟,把事情办得非常圆满。 ??以后的政务省五位大学士,王景已经暗中定了张居正。 ??殿内的众多臣子,都是心思机敏之人。 ??在听到王景对张居正和谢安的安排后,都有所明悟。不过他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谢安和张居正都不是无名之辈。 ??在其他王朝,这样的顶尖人才前去投奔,必然是高官厚禄,待遇甚至比大夏王朝还高。 ??现在只让他们担任国子监祭酒和秘文监主事,已经有些低配。 ??要是待遇再低,传出去大夏王朝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 ??“至于陆逊、韦睿,谢玄、檀道济等人,孤有意在大军之中训练精兵,可以请这几位前去练兵,精兵练成,估计就到了继续向外扩张的时候!” ??“届时他们便可带着练好的精兵,随军征战,立下功勋!” ??对于武将,王景就没有耗费太多心思。 ??因为武将想的非常简单,那就是拿军功说话,若是没有军功,就算是天王老子进了大军,底下的兵卒也会有所不服。 ??不久前投奔而来的众多武将,檀道济、陆逊父子。韦睿都是出将入相之人,并不会为了一时半会儿的待遇而发怒。 ??只要王景心里有他们的名字,以后对外征战的时候给予他们立功的机会,他们就没有任何意见。 ??“陛下英明!” ??高熲听罢,出言赞叹,让陆逊、韦睿等人练兵,正好和整编大夏的战兵一起行动。 ??“嗯,今天就先说这些事,大夏新立,千头万绪,事务繁杂,这段时间就劳烦诸位爱卿多费一些心思了!” ??王景捏了捏眉心,说道。 ??沈翼、高熲等人连道不敢,看到王景没有继续说话,便纷纷告退。 ??就如王景所言,眼下大夏王朝各种事情,不仅需要王景不断的翻阅各地奏疏,调整各地驻守兵马,他们这些臣子,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也是多不胜数。 ??现在王景又吩咐了设立行省,选拔官吏填充各地,调运粮草辎重前往三大总管府……每件事都需要中枢六部不断的运转。 ??在六部和地方官吏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沈翼还上奏,请再开科举,进行恩科选士。 ??历史上,但凡皇帝登基或者需要天下欢庆的时候,皇帝都会下旨设立恩科,以此来丰满属于自己的羽翼,拉拢天下士子。 ??大夏王朝新立,也需要设置恩科,来吸引大夏各地以及周围那些士子、读书人的投奔,在四方传播大夏王朝的名声。 ??如今王朝共有七大行省,其中三大行省刚刚设立。 ??光是各地府县、乡镇所需要的官员、吏目,就有数千,只凭提拔原有的官吏填充远远不足,还有各乡镇的巡检、镇长,这些最低等的官吏,是大夏王朝皇权下乡的根基。 ??眼下正是开国之机,无论有什么困难,王景都要坚持这个根本。 ??不然等以后,那些士绅乡贤的力量壮大,王景再想让皇权下乡,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在王景召见三省中枢重臣之后。 ??扬州的中枢和各地行省府县,就开始忙碌起来。 ??中枢首先传书各地,把王朝的最新政策告知所有官员,然后行文各地,吏部开始选拔官吏,礼部准备恩科。 ??工部抽调俘虏败兵,不断的组建苦工营,准备修建加快修建三大行省的道路,继续建造云车。 ??刑部和秘文监联合修缮大夏王朝的律令和刑罚。 ??中枢新设内务府,组建商务司…… ??地方上,在行省布政使和知府、知县升迁调换之后,这些地方臣子也迅速的进入状态,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眼下正是立功表现的好机会。 ??三大行省刚刚建立,他们只要表现良好,政绩出众,就不用担心无法升官。 ??王朝新立的时候,和王朝完善之时的气氛截然不同。 ??王朝新立,上到中枢下到地方,所有的官吏文武,不管性格如何,都有着为王朝发展而付出的心思,想的是如何出政绩,立功劳。 ??让王朝不断的壮大,王朝壮大,他们就能跟着得到好处。每次开疆拓土,他们就能得到升迁转任的机会。 ??而王朝完善成熟之后,疆土就基本上不会出现变化,官员的数量也会维持在一定数目。 ??这种情况会导致中下层的官吏,上升渠道大幅度变窄。即便是立下功劳,也不一定能升迁,这时候官场讲究的是资历、站队,以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官员的心不齐,有了别样心思,整个王朝的官场气氛,也会跟着变化。 ??对于这些。 ??王景看了众多史书,再加上这些年的成长,对此了然于胸,不过这些是王朝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情况,即便他有惊天之力,也无法扭转人心。 ??在各地开始为了安定地方、开垦田地、编户齐民的时候。 ??受到王景的诏令,枢密省、兵部还有驻守各地的战兵,开始拣选勇士,准备训练精锐。 ??陆逊、陆抗、檀道济、韦睿、谢玄、陈庆之……